那些孩子教我的事

 


教學的日子裡,由於整天和學生們待在一起,有大把的時間可以觀察小孩。常聽人說,隨著年齡漸長,保持赤子之心很重要。

 

什麼是赤子之心?教育部字典的解釋是這樣:「嬰兒的心。比喻純潔、善良的心地。」

 

而大家提到赤子之心,大都是表示「孩提時代的初心」,對生活充滿熱忱、保有好奇心、持續學習等等。

 

可是成人和孩子的生活大相逕庭,加上難解的人生,可能內心已千瘡百孔……有些傷痕癒合成疤,再也無法恢復成原本的細皮嫩肉……

 

離青春越遠,那些美好的回憶越淡薄,只記得一些比較重大的事件,卻也未必都是快樂的。

 

這時候,觀察孩子成了有力的幫手。

 

看著小朋友無憂無慮的和朋友打鬧、嘻笑玩耍,那單純的笑容,在社會上能見著幾個呢?試問自己,多久沒有這樣輕鬆地笑著了?

 

每到放學時間,老師們就要出發去接學生,孩子們在操場上跑跑跳跳、純真無邪的大眼睛滴溜溜地轉,談笑聲不絕於耳,校園裡洋溢著天真爛漫。

 

小孩之於學習,如同成人之於工作般。我是這麼認為的,因此覺得小孩很可憐,年紀小小就得背負沉重的壓力。

 

有一天,阿緯一如往常的調皮,我板起臉孔訓斥她幾句,她才老實地寫功課去。望著她專注的小臉蛋,心裏升起一股不捨-她累不累?剛剛罵她會不會太兇了?

 

見我盯著她看,阿緯問:「老師幹嘛一直看我?」稚嫩的童音一出來,我也跟著軟下來:「在想妳累不累啊~」

 

這小傢伙臭屁地回我:「不累啊,一點都不會累!為什麼會累?」我馬上笑出聲來,阿緯真的是很愛面子,裝什麼小大人呀。

 

但同時我也很驚訝,孩子們的耐久力的確很強,成人要是一樣操,十之八九需要借外力一使了。像是大吃大喝、抽菸、喝酒、大撒幣等等。

 

差別在哪裡呢?

 

的確小孩的身體機能比較強,但是以內心成熟度來講,成人會更懂得怎麼調適身心、知道該如何在生活與工作裡取得平衡。

 

後來我發現,也許成人真的懂,講出一套理論不是問題。在別人身上實施,也不是問題,但是套用在自己身上就不行了。

 

我們會心疼孩子、替他們操煩,怕這樣學習太枯燥、怕那樣上課太無聊,不斷調整教育方針。換到成人身上,就是要多為自己著想點,經常根據自身情況來調整生活。

 

因為我們長大了,自己不擔心自己,還有誰有義務為你負責任呢?靠山山倒,靠人人跑,靠自己最好。

 

「愛自己」這句老套的勸世語,不只俗,也經常被濫用。因為當局者迷的關係,又很難抽離自身的情緒,變得說人容易,自己卻做不到。

 

 

老師是學生的榜樣,我怎麼要求學生,就會加倍地要求自己。同樣的,考量到學生需要休息、放鬆,我也會注意自己是否又衝過了頭,反而忽略了快樂的本質。



留言

✌️大家都在看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