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家
在學校裡,老師總是特別賞識我的國文能力,我最優秀的科目也是國文。我將一切視為理所當然-因為我愛看書,本來愛看書就會對文字比較擅長吧。
每當校內又有競賽,我心裡都很清楚,作文比賽肯定是派我上場,我總是能拿到好成績,為班級、為老師爭光。也是會有不安的時刻,我並不完全覺得自己在寫作上是天賦異稟,因為我總是等到靈感來了才能表現得比較出色。
這種消極的態度,一直到我長大都沒有消失,一直到我細細品味99%的努力、1%的天賦這句話,我才終於了解到,為什麼學測時我的作文沒有拿到滿級分,即使我覺得明明發揮的還不錯。題目是什麼我已經忘了,總之是個讓我毫無頭緒的命題,我認為自己可以胡謅出一篇像樣的文章已經很不錯了。
已經很不錯了。就是這麼自負。當時的我,只認為這題目爛透了,誰想得出來要講些什麼?
所以趁著這次生病,我重拾書本,一點一點的品嘗每本書的韻味,把讀書、寫作當做心靈的復健。也希望可以重新好好檢視自己是否真對寫作在行。
說成是復健,還滿好笑的,這不只是一個旁人看不見的復健過程,連我自己都不曉得復健到了什麼程度,我痊癒了嗎?
心理諮商只持續了六週就停止了,因為我的諮商師是實習生,她在十二月底就完成實習了,所以原定八週的我的諮商被減到只剩下六週。這讓我很沮喪。
因為,我並不是專業人士,我需要諮商師才能知道心靈復原的程度如何了。也因此我很抗拒自己閱讀諮商師要我買的書籍,我覺得沒有她就沒有閱讀的必要,我看不懂、我拒絕理解……。
我也不再願意記錄自己的用藥情況、每天的各種情緒衝動達到幾分、做了什麼正向活動等等。因為她不在,誰會看我的記錄?誰看得懂這些記錄背後代表的意義?
不過我還是持續讀著我自己買的書籍、持續著寫作。只要有一個讀者對我的文章按愛心、留下隻字片語,我就欣喜若狂。那可以刺激我更投入於創作之中。
有些偶像明星並不是很珍惜自己的粉絲,可能是大頭症?覺得自己很大牌了,不需珍視那些小小的支持?我可不希望自己往後變成那樣的人。
有人願意讀自己的作品、願意留下支持,是很珍貴的。你永遠不會知道自己的作品在什麼時間、給了什麼人希望或者是力量,甚至是啟發了一個人。
這些感想,就是受冒牌生寫的書啟發的。我從沒有在網路上追蹤過冒牌生、沒聽過他的名號,只是偶然在書店看到了他的書、被書名吸引,就買下了。
當我看到許許多多他的粉絲給他的回饋,我變得很渴望成為一個作家,希望自己單靠文字就可以鼓舞人心、帶給社會正向的力量。
我也很佩服他,珍惜讀者、寵愛粉絲的那份心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