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習
當老師後,才知道老師真難為。要啟發學生的天賦、引導學生向前、溫柔耐心伴其披荊斬棘。然而,學生未必買單。
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,我總會回憶以前我的老師是怎麼做的?換作是我,我希望老師怎麼待我?然後邊教邊做滾動式調整,盡量做到因材施教。
小時候遇過的老師,幾乎都是優良認真的好老師,無論老師教育的方法在現代眼光審視下是否及格,至少我有感受到老師們的用心。
因此,我也是滿懷熱忱,認為只要有用心,學生一定能感受得到的。也許因為年紀關係,一時無法理解,但長大後必定能知道老師用心良苦。
在如此熱血的狀況下,學生卻不領情,讓我備感挫折。學生不練琴,我就陪練;學生不懂,我又示範又做圖解等,盡力讓學生從各種角度切入理解;學生不寫作業,頂多唸幾句要負責任之類的人生基本常識……努力避免責罵就對了,要用愛的教育。
現在少子化,家家戶戶幾乎都只有1-2個小孩,每個孩子都是王子公主,罵不得更打不得。以前告老師是指要跟老師告狀,現在流行的是上法院告老師了。
唸幾句,父母親心疼的不得了,要老師再溫柔些;稱讚幾句,父母親態度丕變,直指這又沒什麼,老師太大驚小怪、太寵孩子!
學習的道路上,父母是非常重要的角色,老師、同儕也是啊。彼此不能互相配合,要怎麼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呢?
常常家長態度搖擺不定,孩子也無所適從,老師實在難當。
碰到理念相同的家長、學生時,心裡會特別感動,覺得遇到了自己的伯樂。彼此一起努力、一起成長,是正向的循環發展,對此我很感激。
碰到理念不同的家長和學生,就當作是磨練。要記住也有人是這樣想的,並且舉一反三,下次碰到類似情況就能老神在在。所以一樣感激。
仔細想想,阿,這不就是老師的學習之路嗎?
想通了,就會開始試著以自己的教育法帶領自己,再看看會遇上什麼挫折。如果方法行不通,就代表自己的學生也有可能因為這個方法有瑕疵而卡住,親身試驗教學方法是很必要的。
平常除了工作以外的時間,我非常熱衷於充實自己。長大了,不再像小時候有「大人」帶領自己,自己就是大人了、有成熟獨立的思考了,必須學著自立自強才是。
因此無論理念合不合,只要成為師生就是有緣,我向來很珍惜這些緣分。它們是滋養我成長的重要養分,一時之間看不出來,但日後會反映在我的為人上。
剛出來教書時,滿滿無力感,覺得自己很不適合當老師。直到我看見自己有如此大的成長空間,才頓時充滿了動力與信心!
只要自己能超越昨天的自己,就是很優秀的成長了,我如此勉勵自己,也告訴自己要如此看待學生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