揭開序幕

 


  毫不諱言地直說了:我想出書。

 

  知道自己的文采不佳、文筆不好、讀過的書少得可憐,但即使知道這些事情,我依然遏止不了想成為作家的心情。

 

  即使名不見經傳,有夢最美,築夢的過程有如準備園遊會一樣,是快樂、充滿期待的。

 

  幸好在我生病後,發現反而不像之前有些許閱讀障礙了,變得思緒更加清晰,得以沒日沒夜地讀書,沉浸在書堆裡。

 

  從作家身上我學到-想寫出好的作品,除了寫作練習以外,大量的閱讀是非常重要的。

 

  作家並不是每天開工時間一到就振筆疾書,迅速的洋洋灑灑寫下今日的稿量,然後打卡下班。

 

  必須日積月累的閱讀、寫作、收集及分析資料,才能一點一滴堆砌出那些文學巨作。

 

  我開始不像以前借書時期的自己,只想著要好好唸書、多學習,而借了一大堆自己不喜歡看的書回家,接著痛苦的逼迫自己要做筆記、要背誦內容。

 

  完全失去了愛書的初衷,每天像個機器人般,時間到了就坐定位開始讀,還沾沾自喜認為自己很勤奮用功,殊不知只是在愚蠢的自我滿足罷了。

 


 

  我一直以為作家就是舒舒服服的隨時隨地有一堆點子、劈哩趴啦就可以寫出幾千幾萬個字,而且愛看書是基本的,因此閒在家裡寫作有很多時間可以看自己愛看的書,開開心心的沒有煩惱。

 

  直到病了,讓我在救自己的過程中,領悟到許多以前畫地自限,不願意去了解的事情。

 

  直到看到24個比利的作者是很辛苦的收集資料、有旁人的鼓舞及協助,花了兩年才完成鉅作。

 

  我一直以為他們只是在腦海裡構思好,就在紙上塗塗寫寫大綱,然後寫書、享受成名的滋味,坐享名作家的優越感。

 

  始終我不能理解,他們是怎麼構思的?怎麼想出這些點子的?

 

  現在想想,真是可笑,我居然以為人家坐在那兒就能憑空想出來,果真是沒有經歷過就不會曉得箇中辛苦。

 

  要是作家沒有分享自己的寫作經驗、要是我還是呆坐在電腦前等靈感自然浮現,那真是又蠢又慘,無知是多麼的可怕啊!

 


 

  於是我開始練習寫作,給自己訂下一個目標-初期至少每次都要寫到一千字,而且是內容豐富而非硬湊字數的。

 

  我的想像力很差,不過不去練習的話,時間流逝也不會讓我的想像能力突飛猛進,只能在一篇又一篇的連載裡,鍛鍊自己的想像力。

 

  等一千字文寫滿50篇,就試著進展到一千五百字吧!


  我是這樣鼓勵自己的。

 

  寫五百個字不難,但我並不想一下設太高的目標,讓文章成為無聊的流水帳而沒有內涵。

 

  在剛開始,連要寫滿一千字都是很難跨越的門檻,在不斷動腦思索的時候,難免還是會茫然:這樣的練習有用嗎?會不會徒勞無功?

 

  但開頭說過了,現在的過程就像在是在準備園遊會般,可能會有錯誤的思維、偏差的方向,適時的修正讓自己更好,才是樂趣所在呀!



留言

✌️大家都在看👀